开展气象设备培训 扎实推进“三基”建设
11月时还将举行另一轮光伏发电与风电竞争配额的招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季度排名第六的古瑞瓦特,在此次排名中跃居第三,占比3.19%。其中,光伏逆变器前10强企业占比为48.38%。
2019年四月份逆变器出口前十企业(数据资料截至2019年4月底)美国渐失逆变器出口优势荷兰斩获逆变器出口第一大国2019年四月份逆变器出口国前十(数据资料截至2019年4月底)在出口国方面,此次荷兰跃居第一,占比19.11%,照比排名第二的越南高近六个百分点,但均价浮动占比却不占优势,基于此,越南优势明显,占比754.88%,遥遥领先与其他逆变器出口国。凭借自身的实力,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逆变器出口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占有一席之地。出现此种情形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美贸易战。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固德威和锦浪科技,分别占比2.82%和2.62%。此前在一季度排名第五的澳大利亚,在此次排名中位列第十,下滑严重,由一季度占比4.87%下滑至3.23%。
在此次逆变器出口国排名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已然痛失逆变器市场出口优势,排名第三,占比12.05%,由于均价浮动占比呈现负增长,故并未看出短期内呈现出赶超趋势。7月3日,光伏时代从有关渠道获悉,2019年四月份中国光伏逆变器出口数据已经统计完成。1、组件遮挡:由灰尘和周围存在遮挡物产生,长期灰尘遮挡会腐蚀电池片和玻璃,同时导致组件热斑及二极管循环导通。
而且由于抽检率低,对电站的评估不全面。而从问题组件可以看出,大部分是二极管故障,占到91.4%。174GW的光伏电站,以270W组件折算,差不多有6.3亿块组件。这些问题有些是因为生产质量问题,有些是因为施工不当造成,更多的则是因为后端管理工作不到位引起的。
同时新的AI机器人清洗方案也被业内一些企业推出,并正在进行可靠性测试。业界对光伏电站一般都采用抽检的方式来查处上述问题,但10MW电站,即使按照0.1%抽检率,也需要不菲的费用。
按这个比例计算,截止2018年中国建成的174.63GW光伏电站中,有超过24GW存在或大或小问题的光伏组件。在黄河水电的龙羊峡电站9区38号子阵,采用IV诊断技术,即刻发现了8块故障组件,占比为子阵组件总数的0.17%。而智能IV检测技术,不仅能实现每个组串的扫描测试,而且能迅速评估组串健康状态,输出故障报告,并给予前瞻性维护建议,做到带着解决方案进场。肉眼无法准确判断,需要借助仪器或通过异物遮挡判断。
在电站提效方面,设备自身智能化、组件污染带来的困扰,数字的积累可以驱动设备厂家更好的出具解决方案以及对于解决方案的验证。电站的数字化趋势是光伏产业的共识,实现起来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光伏整个生命周期各类型厂家的联动。比如大家说的少人值守,现在电站的哪些工作,是能够交给后台数字来管理的,而不需要每天跑现场。同时笔者也找来了一份华为公布的数据,他们用IV曲线智能诊断系统,为黄河水电检测了60MW、10442个组串,发现128串故障组串,故障率1.22%,发电量损失4%-6%。
在难以运维的工商业分布式项目中,清洗机器人可以提高平均10%的发电量,同时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可以提高平均7%的发电量。同时利用机器人技术可以更有效地保障电站的发电量和收益率,10%的提升发电量在平价时代,机器人会变成光伏电站的标配,以后电站清扫也会实现无人化,这样光伏电站的收益模型也会更加准确和可控。
NASA认为是由于机遇号的光伏板被遮挡,发电能力下降,无法获得足够电力来维持它的运转。电站投资企业和运维公司也建立了故障库,希望用大数据来判定现场到底出了什么故障,以便带着解决方案进场。
不论对于存量电站还是新建的平价电站,每瓦投入0.1元,10年内每年至少多收入10%,在光伏系统中高于任何一个设备的投资收益率。总的来说,传统的巡检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给业主的精细化运维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机遇号在2018年6月遭遇到了席卷火星的沙尘暴,与美国宇航局失去联系。但在这个阶段,电站的远程管理、数字化引导成为了很多厂家的共识,降本增效的运维服务在高科技面前是可行的,而且一定是趋势。中国运维发展史如果当时火星探索者能够想到防沙,或许就不会再次失联。朱海东,安轩自动化副总经理,从2018年再度失联的火星探测器机遇号谈起,阐述光伏运维的重要性。
那么问题来了,更大量的数据怎么拿到?如何判断电站故障在哪里?此外,我们注意到,光伏电站大多地处环境恶劣的废地、沙漠、戈壁、荒山等处,运维人员甚至运维自身的生活都有挑战,又如何助他们尽量减少工作量?数字化电站的最后几块拼图IV曲线检测、自动清洗、自动安装步入2019年,行业都在呼吁更智能的电站运维方式,产业内领军企业正在推动各项技术,补齐智能电站的剩余几块拼图:以华为等企业为代表推广的IV智能诊断来解决由于组串数量众多组件难以找到故障,巡检难的问题。这让人不禁提出疑问:此前电站投资的财务模型中,光伏电站发电量每年只有1-2%的衰减是否是个伪命题?笔者并不想把中国光伏电站冠以劣质的标签,虽然确实存在一些质量或者运维的问题,但组件在生产、运输、安装,以及25年的运维过程中,出现一些小毛病是大概率事件。
IV曲线组串智能诊断技术是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希望解决当前传统巡检方式的痛点,与华为公司联合开发的。组串内部的组件故障,通过组串智能诊断实现预警,同时可进行电站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实现问题的主动发现和预防性维护。
根据黄河水电发布的资料:通过智能光伏管理系统和智能光伏控制器,可以在线、全量高精度检测每个组串,并达到专业户外IV测试仪器精度。而从2013年中国正式出台上网标杆电价,也已过了5年时间。
实际上部分企业仍然是用"高科技"的方式擦板子。这五年中的电站,由于各种问题带来的电站损失以及售后问题频发。另外一个难点在于如何把运维.TXT变成EXE可执行程序,知难行易。通过海量的数据结合厂家对设备智能化的升级,搭配标准化的运维管理思想接入智能运营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保证发电、管理和运行过程的透明。
但里面还需要注意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所有的数字化的实现不仅仅在电站的前端,数字化电站的落地,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电站后期的20年,需要充分结合企业的运维模式及思想的变化,才能真正达到降本增效。其次,测试需要带上相应的测试设备,把组串拆下来,效率比较低。
3、组件玻璃爆破:组件在搬运过程中受到严重外力碰撞造成玻璃爆破,也有因为玻璃原材有杂质出现原材自爆。而且一键启动,无需专业设备,无需人员现场操作在线扫描所有组串IV曲线,单子阵诊断启动到报告生成只需15min,整个过程对发电量损失几乎没有。
一位资深的一线运维人员向笔者介绍:组件常见故障分为遮挡、失效、玻璃爆、热斑四大类。同时由于采用机器人技术,人工在作业过程中踩坏组件,导致组件隐裂等情况也大大减少,给组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运维公司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驱动运维的管理,使运维模式发生的变化。4、组件热斑:热斑导致组件功率衰减失效或者直接导致组件烧毁报废。通过清洗机器人不仅能够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清洗效果,还可以减少电站意外对于人员造成的伤害。全球领先的权威第三方机构莱茵TUV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测试了12GW的光伏电站,他们发现其中30%(3.6GW)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其中约50%即1.8GW归因于组件故障。
另外是降低成本和减少人工,目标直指无人值守的少人值守模式,还包括通过运维总部的专家意见对现场进行快速故障排查,提高运维效率。以逆变器输出IV曲线为基础,在管理系统上部署算法,同步进行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实现电站级的组串全扫描,识别组串中存在的组件故障隐患,并率先在黄河水电的项目实践,效果显著。
即使被认为是品质代表的欧洲,每年更换的组件数量也在5GW左右,这其中除了更换组件之外,还有做超配平滑发电曲线和提高单位面积发电量的因素在内。欧洲发展光伏比较早,因此对运维也更加关注。
光伏电站建设周期一般三个月到半年,但却要使用25年,时间比2:98,所以对于一座电站来说,既不能先天不足,也不能后天失养。IV曲线扫描和自动清扫的发展,正在逐步补齐电站智能化的最后几块拼图。